首页 >> 新闻通知 >>新闻中心 >> 一起踔厉奋发向未来!我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会议
详细内容

一起踔厉奋发向未来!我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会议

时间:2022-07-08     

7月7日,广州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会议在广州校区召开。我校董事长刘荣海,学校领导,校务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教学督导室全体督导,各单位党政正副职负责人,各院系专业正副主任、首席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入选学校“双百计划”的教师等百余人参会。会议由李中生副校长主持。

会上,我校董事长刘荣海发表讲话,校长王庭槐作学校工作总结报告,党委书记周云作学校党委工作总结报告。大会现场随机抽取3个教学单位及3个职能部门对标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工作总结汇报。

01.png

我校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会议主会场

02.png

我校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总结会议视频分会场

03.png

我校董事长刘荣海发表讲话

04.png

我校校长王庭槐作2022年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报告

05.jpg

 

我校党委书记周云作2022年上半年党委工作总结报告

06.png

我校副校长李中生主持会议

07.png

院系、职能部门负责人作总结汇报

 

王庭槐校长作2022年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报告

王庭槐表示,2022年学校以“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为发展思路,坚持“开新局、闯新路、抢新机、出新绩,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的广州新华学院”的年度总体工作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大事件,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一是顺利完成转设过渡期中期检查,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转设以来的工作成效表示肯定;二是完成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工作进展和建设成效检查,学校硕士点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学校人才培养卓有成效,招生指标稳中有升;四是顺利举行2022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活动线上线下观看人数逾百万人次;五是穗莞两校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省、市、镇各级领导对我校防疫工作表示肯定。

王庭槐从六个方面回顾与总结了2022年春季学期学校工作。

一、对接社会发展和大湾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升专业质量和水平

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再获新突破。学校共有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充分体现了我校专业内涵建设成效,也标志着我校专业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着力建设“医、工、管、文”四大特色学科专业集群。2022年3月,我校获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3个新增专业,着力建设面向人工智能的“新工科”、大健康产业的“新医科”、新时代文化产业传创的“新文科”等专业集群。

新增5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根据《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年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名单的通知》(粤学位〔2022〕3号)文件精神,我校社会工作、葡萄牙语、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音乐学五个专业获批为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学科建设立项持续推进。公共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医学技术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经济与贸易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等四个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药学、电子信息、护理等入选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拟建设硕士点;药学、中国古代文学、会计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入选校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金融学入选校级重点培育学科,行政管理入选校级重点扶持学科。

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2月,学校参加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工作进展和建设成效汇报答辩会;3月,举行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开题报告会;5月,组织召开了学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工作推进会,并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扎扎实实推进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

二、对标准”“建四新”“育新人规范办学和教学管理,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擦亮“课程思政”底色。新学期伊始,校长、书记上“思政第一课”,分别以“读革命烈士诗抄,做时代新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可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讲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擦亮“课程思政”底色。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搭建教学体系。深入推进“四史”进课堂,既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专题辅导报告,又搭建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始终抓好三个要素,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

打造新华“金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健康评估》《数字逻辑电路》《经济地理学》《证券投资学》入选省级线下一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财务报表分析》《劳动关系管理》《计算机程序设计Ⅰ》入选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6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居省内同类型高校前列。一流课程的建成,标志着我校推动“课堂革命”“学习革命”走向深入。

聚焦“金课”,培养“金师”。我校顺利举行第十一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为中青年教师搭建锤炼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培元固本、练兵比武,提升教师队伍精气神。

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为充分发挥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我校有序组织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校内验收,至今已有13个建设项目通过校内结题验收;“全面推进和精准培育”相结合,成功举办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教师通过参加或观摩比赛,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规范与核心要领,提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思想认识和行动意识;逸仙新华班高阶课程群的培养取得新进展,培养期后半段增设以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为特点的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等方向的新课程,组成逸仙新华班“高阶课程群”;开展“1+N”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式教学,实现暂缓返校的同学与在校同学“同上一堂课”及同步实现课堂互动交流,有效确保了线上线下学习内容、进度和质量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全面启动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详细解读本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修订工作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召开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会,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组织修订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于2022年5月召开了医药组、经法组、文艺组、理工组和管理组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报评审会;在严控毕业论文答辩质量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三早教育”之“早参加社会实践”理念,增加签约1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至今共签约357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医院47家、国家机关单位9家、事业单位26家、研究所7家、学校11家、企业257家,基本满足学生社会实习实践需要;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助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挖掘遴选培育优质项目,组织各院系根据本单位专业特色申报学科竞赛项目;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37个学科竞赛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资助金额约46万;与中山眼科中心联合培养出首届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生,培养系统掌握眼视光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校领导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截至7月5日,我校校长、书记带头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共计走访107家用人单位,其中实地走访46家,线上洽谈61家;我校就业率已超过省平均就业率0.41个百分点,排名全省68所本科高校第16位,25所民办本科高校第9位;

招生宣传工作点面结合卓有成效开辟“各院(系)+招生区域”新模式,重视宣传招生材料制作,组建招生宣传队伍,组织开展线下咨询会,线上直播覆盖全国21个招生省,招生直播50场次,利用自媒体平台优势,及时发布宣传公告、答疑解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强大外宣效应,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系列招生宣传专题报道,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声誉。

三、严守学术规范,深化科研合作,闯创应用研究,提高科研成果含金量和转化价值

全面推动科研制度建设深化科研合作交流制定《广州新华学院“包干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拟定《学术期刊分级及论文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科研工作量折算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征求意见稿)》《体育、艺术创作实践类成果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并完成报备工作。袁持平等14名教师获聘东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莞市社会科学院首批特约研究员。春季学期以来,科研项目申报纵向项目合同签订14项,横向项目合同签订8项;近五年,我校教职工以学校为依托单位承担纵项科研项目共223项,以学校为依托单位承担横项科研项目共47项;目前,横向项目以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为主。

高水平论文发表逐年递增。历年来我校教职工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近五年论文发表总数超2000篇,核心期刊论文数持续提升;近五年,各二级教研单位人员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核心论文总体情况趋于平稳发展,药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体育系为近五年师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居全校前五位;近五年(2017年-2022年上半年),我校师生以学校为第一权利人授权知识产权共281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88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3项;近年来(2019年-2022年上半年)成果转让工作实现新进展,9件专利成果以协议定价的方式实施专利权转让,促进专利价值得到实现。

开展“科技月”“学术月”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穗莞两校区实验室参观活动,召开题为“聚焦时代热点,创新融合共赢”第十六届教师学术沙龙讲座,组织评选2021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等。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巩固六大人才计划成果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数量达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职能部门与院系相互联动,坚守责任担当,层层压实责任,组织十余轮招聘复试工作,已录用百余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仍需加大。

持续推进、优化“六大人才计划”。“百名博士计划”制定《广州新华学院博士人才引育管理办法(试行)》,对获得博士学位及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提出薪资待遇调整办法,以更好的待遇引进和留住骨干教师,从而改善现有师资结构,提高教师质量。目前起草博士人才管理协议书并办理博士报考报名材料19份;开展“百名骨干教师计划”第六批培养对象遴选工作,草拟《“百名骨干教师计划”人才培养对象考核办法(初稿)》,共有18名青年教师进入培养计划,截至6月,学校有在岗培养的百名骨干教师119名,第六批博研计划已完成报名申报材料收集整理共有15个院系30名老师报名,共9名海外导师进入“海外导师导研导教计划”,“双师型导师计划”有“双师型”教师2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37%,共有教学督导22人基本保证每个专业(学科)都配备教学督导实现“精准督导”,共有49名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继续发挥校外导师导研导教作用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培育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博士导研计划”第一至五批博士导研计划产生科研成果152项,其中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47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86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授权专利14项。

规范开展职称评审工作。2021年4月,拟定《广州新华学院职称评审配套制度(2021年修订)》及《广州新华学院关于报送我校202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方案》并通过了两厅核准备案,正式启动202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经个人申报、院系初审,学校职能部门审核,共收到215人申报材料(正高5人、副高41人、中级80人、初级80人),经职称评审申报审核工作小组专家审议,确认187人(正高级5人,副高级38人,中级71人,初级73人)基本符合条件申报条件,目前已完成代表性成果送审工作,计划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评审工作。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开展师德培训工作。完成师德考核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2021年度教职员工师德考核,有1141名教职员工参加师德考核,其中88人考核优秀,1053人考核合格,无考核不合格人员;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师德培训工作,组织进行“坚定理想信念潜心立德树人——2022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专题培训;立标杆树榜样,推进各项评比评优工作顺利开展,按照上级单位推荐评优的文件要求,严格遵循推荐程序,完成17项59名教师的推荐工作。

五、坚持开放办学,巩固发展成果,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工作

坚持推动开放办学。4月8日,我校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与校际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校在未来五年内计划就本硕连读“4+1”/“3+1”/“3+2”、人才联合培养、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合作。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意味着我校在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这将有助于我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持续推进美育工作。“孟夏湾区·荣光四海”——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团精品邀请展于5月20日至7月19日在我校东莞校区校园内的霖霖书院举办,是继2021年11月12日举办的京广艺术家交流画展后的又一场“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展览,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在艺术交流中开辟丰富新华学子的“第二课堂”,为“人文湾区”建设和新华美育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六、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平安校园建设

拓宽数字化校园建设。赋能智慧校园,扎实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推动5G及IPv6网络信息建设,为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东莞校区完成无线购水、电改造;持续推进校园系统创新、开发、运维工作;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召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推进会,科教研图书信息综合大楼正抓紧施工。

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与粤港澳数学应用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院等单位开展调研交流,拟推进共建“中医数字孪生”重点实验室和“无人驾驶电声学”重点实验室;开展2021实验室建设项目12项,已完成6项,在建6项;开展2022年实验室项目论证,召开10场工作讨论会和3场专家论证会,论证2022年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设备采购22个项目。

落实“平安”校园建设切实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政保工作、安全防范工作、校园治安工作,做好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对照学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每项工作。

王庭槐还通报了我校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所获得的系列喜报,激励全校师生再接再厉。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报告尾声,王庭槐鼓励全校师生员工:“新华家人们,让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狠抓‘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落地实施,以开新局、闯新路、抢新机、出新绩为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的广州新华学院,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周云书记作党委工作总结报告

周云指出,2022年上半年,学校党委紧扣“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主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为学校疫情防控、教育教学和学校转设过渡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周云从以下七个方面对2022年上半年学校党委工作进行总结。

一、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格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群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是扎实推进理论教育走心走实走深。学校党委把方向、抓大局,做强组织领导,做优顶层设计,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学习计划》,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统筹安排学习内容,发挥以上率下、示范带头的引领导向作用,不断夯实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抓手、辐射带动二级院系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全校的学习全覆盖制度。制定《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工作方案》,全过程全方位落实落细各项工作。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领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多层面引导广大党员、师生深刻感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两个维护”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引领全省上下形成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主基调,继续用广东实践、广东成就、广东辉煌彰显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广宣讲、深培训,重视班子领学,引导师生自学,内容涵盖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冰雪健儿重要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等主题。

二是全力守护校园安全。今年上半年,由于社会面疫情反复,按穗、莞属地要求,高校需实行校园封闭管理,特别是东莞校区校园封闭了近两个月。在此期间,书记、校长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压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各二级院系党政领导带领教师、辅导员扎根学生工作一线,担负和落实教学、生活等各方面工作,有力确保了校园封闭管理期间的安全稳定,彰显了我校党的组织建设的系统完整对重大风险和重大事件的处置的重要性和取得胜利的决定性。

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要求,学校党委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着力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上半年,未发生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四是抓好党的制度建设。学校党委根据新的要求和形势,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对现有43项党建工作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已完成修订29项,剩余修订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进一步完善二级党组织党内议事机制,新制定《二级党组织委员会会议议事决策规则》;为加强基层党支部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推进学校党委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工作部署的落实,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党支部工作水平,新制定《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试行)》。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党委结合学校实际,拟定《中共广州新华学院委员会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讨论稿),目前处于意见征求阶段。

二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量、树品牌、强特色。党委持续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推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品牌建设。今年我校共立项5门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1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护理学)。7月2日至3日我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组织教学督导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名骨干教师计划”培养对象等多个单位的31名学员赴韶关市开展红色基地调研思政实践系列培训第一期活动。7月4日,历时4个月的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决赛顺利举行,大赛为各教学单位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三、落实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持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1月18日至25日,学校党委开展了第28期积极分子培训班和第15期发展对象培训班,按照今年党员发展的名额要求,截至2022年6月,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上半年党员发展工作。

二是创先争优,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新时代基层组织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4月上旬,印发《关于开展我校第三批新时代基层组织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通知》(广新党发〔2022〕22号),开展立项工作;5月下旬,召开我校第一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项目验收评审暨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共有1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4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顺利结项。

公共治理学院党总支作为此次结项的我校第一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从“全程导师制”到党员引领学院科研工作,凝练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院系”建设经验;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结合学生党员特点,突出“实践+”党建特色,创建“实践+”系列活动平台,不仅在校内完成了“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结项工作,还先后获得省委教育工委、教育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立项,并顺利结项。在今年的教育部“双创”工作中,会计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作为我校与省委教育工委的“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项目,获得了教育部立项。

举办学校第四届“微党课”比赛5月初各院系根据自身情况分教工组与学生组开展初赛,同时推优参与学校复赛;教工组决赛优胜选手将代表我校参加9月下旬省级“微党课”比赛。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增强学校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学校党委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2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4名、先进党支部11个、先进二级党组织2个。

三是常态化抓实党的基层干部培训。组织19位党务骨干参加广东省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网络培训,圆满完成了参训率和结业率“双百”的培训要求。组织8名党支部书记参加全省2022年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示范培训。完成18位新上岗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为新上岗支部书记有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扎实开展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广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2022年度党建研究课题申报,择优推荐课题2项。同时,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度广州新华学院党建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广新党发〔2022〕24号),组织开展校级党建研究工作,收到立项申报21项,项目评审工作正在进行中。上半年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民办院校分会2021年年会论文二等奖1项。

四、坚持大宣传理念,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筑牢宣传育人主阵地

组建宣传队伍,构建校园全媒体矩阵,加强校内外联动做好舆情监测处置及防御,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谐;抓实我校新闻宣传、新媒体、互联网群组等平台建设管理,筑牢宣传育人主阵地;持续修订完善系列宣传思想工作机制,修订印发《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新媒体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校级媒体平台投稿指南》等文件;加强校内外媒体沟通联络,全面提高新闻外宣通联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国家级媒体中,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新闻8篇、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稿件6篇、中国青年网发布新闻5篇;合作媒体中,在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官网发布19篇,在中国高校之窗发布117篇,在网易新闻发布49篇;地方媒体中,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东莞日报等融媒体平台发稿13篇,持续扩大学校影响力。2022年3月,“2021年广东教育好新闻”公布获奖名单,我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五、统一战线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积极营造党内、党外一体化学习氛围。组织党外人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工作要求,制定《中共广州新华学院委员会在无党派人士党委知识分子中开展“喜迎二十大同心跟党走”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学习宣传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将学习成果融入学校转设后的教育事业发展大局。

二是积极推进我校无党派人士推荐认定相关准备工作。党委统战部已拟写了我校无党派人士推荐认定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接下来推荐认定无党派人士相关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三是常态化做好学校民族宗教工作。组织少数民族师生开展了讲述家乡脱贫攻坚故事线上“学子讲坛”,引导青年学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真正内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六、持续加强对党的群团组织的领导

一是以党建带工建。持续加强党对教代会、工会的领导,增强工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转设后,已获广东省科教文卫工会批准成立独立的工会组织“广州新华学院工会”;按照省教育厅对基础教育帮扶的工作要求,我校对口帮扶南澳县基础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以党建带团建。严抓青年思想引领,开展“党的青年运动史”“青年大学习”“团史知识竞赛”“建团100周年大会精神专题学习”“新华好青年”评选等系列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深入推进团学改革攻坚,制定(修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学生社团星级评定制度(试行)》《学生社团年审制度(试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序组织2964人次志愿者协助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参与维护师生健康;本学期,共青团共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项。

周云书记表示,面对“转设”后的新挑战,学校党委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依法治校工作进程;稳步推进《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方案》,以“提升党建引领学校基层治理效能”为主题,进一步巩固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成果,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推动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会上,周云书记还布置了2022年下半年学校党委工作安排。

刘荣海董事长发表重要讲话

刘荣海董事长充分肯定了由王庭槐校长、周云书记领衔的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所作的贡献,并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指出,2022年,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各项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学生就业升学率持续提升,育人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等一系列建设成效,都表明学校正在健康蓬勃发展。他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董事会和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凝心聚力、笃行不怠,一起踔厉奋发向未来,尤其在我校完成转设过渡期中期任务后,需继续对标对表各项转设指标,要一如既往地做到“好上更好!”,接续推进学校在更高层次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进一步服务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

部分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作工作总结汇报

会上,药学院副院长张素中,会计学院院长刘运国,公共治理学院院长徐文俊,学生处处长徐仲亨,总务处副处长赖少雄,教务处处长苏宁分别围绕疫情防控、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建设、教改科研成果、课堂思政等方面作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及2022学年第一学期重点工作计划汇报。

新闻中心、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供稿

文字整理/陈媛媛、马士元、曹艳妮

安娜、黄要武、何宛桢

图/冯展豪

审校|黄立文、殷丹、刘英

编审|安娜

责编|黄要武



关注公众号

咨询电话:0769-88283953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沿江西路248号,诚意南园6栋一楼国际学院国际本科招生注册中心


Copyright 2024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国际学院国际本科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769-88283953
- 周老师
- 王老师
- 赖老师
- 欧阳老师
seo seo